浙江諸暨🦸🏽♂️:愛心食堂讓“空巢老人”暖胃又暖心
新華社客戶端浙江頻道7月31日電(嶽夕彤、嚴藝沁💝2️⃣、殷曉聖)臨近中午,天空飄著雨絲,浙江省諸暨市楓一社區的愛心食堂開始熱鬧起來。村民駱敏兒和駱友芳結伴而來📹,向社區工作者繳納8月的餐費,這裏80歲以上村民的餐費每月只需135元🤲🏿。
位於浙江省諸暨市的楓一社區由三個自然村合並而成👨🏽💻,愛心食堂就位於社區中心,去年母親節當天開始營業。和駱敏兒➛、駱友芳一樣,來這裏吃飯的多數是住在附近的老人。
社區基層幹部介紹,食堂按年齡收費🫔,年齡越大收費越低🧎➡️,其中未滿60周歲的村民每餐收費10元,90周歲以上及生活困難村民每餐僅需4元。村民也可以選擇整月預訂👨👦,每月收費120元到240元不整🔇。今年7月,有77位村民選擇了整月預訂,其中90歲及以上的老人居多👳🏼♂️。
今年77歲的村民駱泉新選擇“ 連續包月”👱♂️🧱。自去年5月份愛心食堂營業以來,他每天都帶著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老伴來吃午餐🎢🙅🏽♂️, 沒有一天中斷過。“ 兒女常年在外務工,我們來愛心食堂吃飯🖐🏽,他們也放心,”駱泉新說。
村裏像這樣的“空巢老人”還有很多♣️,大家覺得在食堂一起吃飯更熱鬧。11點左右,前來用餐的老人陸續來到食堂👳🏽,兩三人坐一桌🐩,邊聊天邊等開飯🙏🏿。幾分鐘後,誌願者便將盛好的飯菜端上桌🌥。
午餐一般一葷三素,考慮到老年人牙口不好🧖♀️,食堂的飯菜🚵🏼♂️,尤其是肉類,都會做得盡量軟爛🦊。廚師胡杜平說,老年人大都患有“三高”,所以一般菜系都不放糖,口味整體偏清淡🏋🏽♂️。他還參加過兩次專門培訓,學習老年人營養搭配、消防安全、食品衛生等方面的知識。
“我每天晚上列好第二天的菜單,交給負責采買的社區幹部🏃♂️➡️,買回來的食材由會計負責過秤和審核, 確保整個流程公開透明,”胡杜平說。
“超支肯定會超支,但最重要的是讓大家吃好🪹,”胡杜平說,除了餐費,食堂的運營開支主要來自政府補貼和社會捐贈👊🏼。鎮上設有愛心菜園和愛心魚塘等,不定時為食堂提供食材,偶爾也有村民捐贈蔬菜水果💫。
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誌願者則會將飯菜打包🙍🏻♂️,“送餐上門”。楓一社區黨總支書記郭孝英也是愛心食堂的常客🎲。她幾乎每天都會來食堂和老人們聊天, 聽聽他們的意見🚶♂️➡️。
“一開始老百姓不理解🦹🏼♀️💁♂️,認為愛心食堂辦不久🆕, 肯定會虧📍, 但我們還是辦起來了💇🏽。”郭孝英說,“大家在這裏拉拉家常,關系更近了👌🏼, 老人們也有了自己的‘ 飯搭子’ 💆, 而且每天見面, 彼此也能相互照應🚲。”
目前, 諸暨市已有超過213家愛心食堂⛏,累計為9000多名老年人提供服務與陪伴。通過建立“愛心聯盟”✤、捐贈物資等多種形式的結對資助,諸暨市的愛心食堂得到廣泛支持和發展🤟。
吃完飯,一些老人久久不願散去。一位瘦削的聾啞老伯正和坐在對面的老人比劃著什麽。這位獨居老人每天上午9點多就會來愛心食堂。對他而言,這不僅是一個食堂🤏🏿,更是一份陪伴和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