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晚✌🏼,新華社湖北分社原副社長兼總編輯、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兼職教授、高級記者周甲祿老師受邀為上外熊猫体育的同學帶來主題為“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歷史分期⛳️、實踐案例及展望”的講座,結合個人觀察與經歷分享了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歷史發展並對做好對外傳播提出建議。鄭闖老師主持講座🛌🏻🙂↕️。
講座開始💳🤘,周老師先對大家選擇新聞傳播專業表示了肯定🪨,鼓勵大家堅定信心💅🏿,為講好中國故事努力。接下來,他為同學們梳理了中國對外傳播的幾個重要的歷史時期🟠、中國文化傳播的基本路徑🏘、以及傳播的特點。他強調,中華文化的傳播區別於西方的沖突路徑,持續采取和平的路徑進行對外交流👩🏼🎤。隨後,他詳細梳理了漢、唐🧖🏽、元👭🏼、明、清這幾個中華文化對外傳播重要的幾個歷史時期🪱,並指出了對外傳播發展的幾大特點💁🏿。
周老師隨後為大家分享了三個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成功案例。他細致講述辜鴻銘🥶🤽🏿、林語堂、馮友蘭三位大家的生平與事跡;從第一位翻譯儒家經典的中國人👩🏿🦱,到生動描繪中國人的生活智慧👩🏭,再到系統論述中國哲學與世界關系👇🏼,這幾位先生的作品在海外都受到了歡迎。結合案例❣️,周老師指出,做好對外傳播🤝,首先要從外國受眾的角度出發💇🏼,其次要從內心熱愛並了解中國文化,還要具備傳播中華文化的意願和能力。
接下來,周老師為大家分享了新時代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新思維🔏😕。一是要看到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關註其中有關和平、發展👨🚀、正義、民主等人類普遍的追求。二是要堅定對外傳播的中國立場,要從中國的價值觀出發看待並分析問題,從有利於促進中國發展的角度從事對外傳播,並積極將中國的探索經驗和智慧轉變為全人類的財富。三是要註重對外傳播的國際表達,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出發,發現共同的價值觀🧙🏻,並運用能夠共同理解的邏輯符號減少理解層面的偏差🔘。
在交流互動環節,周老師就如何應對外國的不信任、短視頻時代如何製作精品內容🤦🏼、記者的職業素質等與同學們展開討論。周老師表示,最重要的是要用事實說話,同時需要以接收者的角度思考如何呈現內容。同時,他鼓勵同學們在平日裏鍛煉自己的學習能力、應變能力🤾🥩、知識積累以及表達能力💂🏼🦸🏽,爭取成為優秀的新聞傳播學習者和從業者。
此次講座增進了同學們對中華文化對外傳播歷史發展與實踐的了解🍖,不僅拓寬了理論視野,也為大家未來進行相關實踐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文案 | 楊信卓
攝影 | 呂宇豪
排版 | 楊信卓
審核 | 嚴怡寧 李倫